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9235|回复: 0

倪海厦注《黄帝内经》热论篇第三十一

[复制链接]

2024

主题

16

回帖

546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461
发表于 2024-2-18 10: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热论篇第三十一

黄帝问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闻其故。
黄帝问,现在看到的热性病,都为伤寒之属,有时痊愈有时死亡,其死期都在六七日之间,其恢复健康却在十日以上,这是为何呢?我不懂,请老师说明。

歧伯对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歧伯回答,太阳经是诸阳经之首也,它的脉连到风府穴,所以能主诸阳经之气。人伤于外感风寒,必生热症,此热即令盛,亦不死人。但若寒邪进入阴经,使阳经与阴经皆感受风邪,如此一来,病人必死。

帝曰,愿闻其状。
黄帝说,希望能更详加陈述。

歧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顶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藏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三阴三阳五藏六府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藏不通,则死矣。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
歧伯回答道,伤寒起初之时,病在太阳经,所以会有头痛项强,腰椎强硬的症状。一旦失治,一星期后会进入阳明经,阳明主肌肉,此经脉络夹鼻两侧,进入眼目,会造成身热眼疼而鼻中干燥,无法安卧状。再过一候七日,病入少阳经,少阳司胆,其经脉顺延胁肋而络在耳中,会造成胸胁苦满而耳聋。如果只是三阳经络受病,病邪未入阴脏,可一汗而病去。如果未加施治正确,四候二十八日后,病进入太阴,太阴脾脏分布肠胃之壁,上络于咽口(食道口)会造成病人腹胀满而咽喉干燥。五候三十五日病邪会进入少阴,少阴肾脉贯穿肾脏,上络于肺,连系舌下治疗会造成病人口燥舌干而喝水不止。六候四十二日,病邪入侵厥阴,厥阴肝经顺延生殖器而上络于肝脏,会造成人情绪烦而腹满而阴囊上缩。一旦三阳三阴五脏六腑皆受病,气血无法运行,五脏代谢物无法排出,此人必死。其间有不同时受寒于阴与阳者,如一候七日,病邪仍留太阳不傅里,此病邪必衰,头痛渐减而自愈。如一候十四日,病在阳明不传里,则病邪必衰微,病人身热必减而自愈。三候二十一日,病邪居少阳不传里,其病势必衰,耳中必渐可听闻。四候病在太阴,不见阳症,其邪又不傅里,其病必自衰微,腹满日减,而饮食、胃口大开。五候病在少阴,不见阳症,又不再傅里,病邪必衰,病人必渴止且腹不满矣,舌渐润而有喷嚏出也。六候病在厥阴,若无阳症,只有阴症,其病必自微弱,阴囊松下,少腹软柔,病气已去,待日可复矣。

帝曰,治之奈何?
黄帝问,治法如何呢?

歧伯曰,治之各通其藏脉,病日衰已矣。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已。
歧伯回答道,治法在使脏腑之经脉流畅不阻,病必日渐衰微(免疫系统治疗即萌于此),若是病未及三候,可一汗而愈。如满三候病入肠腑中,可用通利法,攻下而愈。

帝曰,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何也?
黄帝问,热病有时痊愈了,但常有余邪留在体内,又再生病,是为什么呢?

歧伯曰,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故有所遗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相薄,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
歧伯回答,会有余邪遗留体内者,是仍有发热时,却勉强饮食入胃造成的。此因病衰退时,余热因饮食而内藏,饮食之热与其余邪相合,造成发热,这就是遗热之因。

帝曰,善。治遗奈何?
黄帝说,答得好。那像如此反复发热,该如何治疗呢?

歧伯曰,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可使必已矣。
歧伯回答,看它的虚实,调理其顺逆之过与不及,必能愈。

帝曰,病热当何禁之?
黄帝问,有热病时,须禁忌事项是什么?

歧伯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歧伯上,热病稍愈时候忌食肉类,否则热必复来;又忌多食,会生遗热,这是禁忌事项。

帝曰,其病两感于寒者,其脉应与其病形何如?
黄帝问,阴阳两感于寒邪时,其脉形与病症是如何呢?

歧伯曰,两感于寒者,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而烦满。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谗言。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
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死。
歧伯回答,阴阳同时感受风邪时,若一侯七日内,太阳与少阴同时生病,其症状是头痛口干,烦躁腹满状。二候病入阳明与太阴同时受病,其症状是少腹胀满,身体高热,饮食不入,胡言乱语。三候二十一日,邪入少阳与厥阴,二经同时受病,造成耳聋阴囊内缩手足逆冷,食物饮水无法入口,不识亲人,此六日内必死。

帝曰,五藏已伤,六府不通,荣卫不行,如是之后,三日乃死。何也?
黄帝问,一旦五脏受损,六腑又无法排泄,气血不通利,如此则病人经过三日便死亡,为什么呢?

歧伯曰,阳明者,十二经脉之长也。其血气盛,故不知人。三日其气乃尽,故死矣。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
歧伯回答,阳明是十二经脉中最首要的,其脉气血过盛,必不识亲人。三日后,胃气已尽竭,故病人必死。凡病始于冬季伤于寒后成温热病的,在夏日至前发病为温病,在夏至日后为中暑,暑热会与汗同时出,故吾人可用汗法把暑邪自汗出而离开身体。

学会祝由术,治病不用药,手机 / 微信:1887243661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使用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祝由术论坛

GMT+8, 2024-11-21 20:16 , Processed in 0.15275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