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2144|回复: 0

倪海厦注《黄帝内经》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复制链接]

2064

主题

16

回帖

550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501
发表于 2024-2-6 14: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藏别论篇第十一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藏,或以肠胃为藏,或以为府。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
黄帝问道,我常听道卫之士说,有人以脑髓为臓,有人以肠胃为臓,又有人以为是腑,众说纷云,互有出入,再经质问,每人皆坚持自己的主张,绝不退让。我不知道如何才是正确的,请为我说明。

歧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写,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写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写者也。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写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赏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歧伯回答道,人体的脑、髓、骨、脉、胆、女人子宫此六项,为受地气之生养而产生的,皆隐藏于阴中如同大地一样,其收藏营养生化而不宣泄,吾人名之“奇恒之府”。人身之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五项乃禀天之阳气所生,其运动像天周而复始,动而不停,所以是排泄运输为主,不主收藏之功,且因其又受纳五脏肝、心、脾、肺、肾所不要的废弃物,将之排出体外,故又名“傅化之府”。此部中停积之物必不久留,必输泄出体外也。人的肛门如同五藏之在外使节一样,饮水食物必不久居于此。人体中所谓「五脏」者,乃因其能收藏营养之精华,不使之流出体外,所以人能保持健康,精神良好,因其功能为藏而不泄,故必有一定之存量,新的营养进入,原存之营养为人体所消耗,如此代谢交替下去,正常是满而不过多的。人体中有六腑者,其能一边消化吸收食物,一边把残渣排出体外,所以是实而永速不满的。因此之故,一旦饮水食物自口入,首先会胃中充实而肠中空虚,俟食物经胃磨碎后进入小肠,则呈现出肠中贲满而胃中空虚状,依此规律,故说是实而不满者,满而不实也。

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藏主?
黄帝问说,为何寸口之脉,可以主五脏之气呢?

歧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藏六府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治之无功矣。
歧伯回答道,人的胃是水与食物聚合的地方,为六腑消化排泄系统之始源处所。饮食中的五味入口后,经胃磨碎后进入小腾,小肠再消化食物之精华营养来供应脏之所需。而寸口位为手太阴肺气之所,肠胃吸收消化后食物之营养首先必入肺成津液,再由肺分配统一输送各种不同的营养,进入不同之脏,故此肺部是胃肠吸收营养交给五脏所需必经之路,故可见五脏气于寸口。然又天之五气舆地之五味正好相反,天之五气由鼻入,藏在胸腔中心肺之内,一旦心肺有病,鼻必生异常也。故吾人凡是治病,必查问大小便排泄情形,适度谨慎的查脉,再仔细观察病人精神状态与病痛之所在。如果要依靠巫师或鬼神宗教协助,则不可对他谈论至高的医术道理。若病人
厌恶针灸治疗者,绝不可与他谈论巧妙的技术。病人不接受瞽师治疗者,此病必因其无知而终不治,即令医师发于慈悲心为其治疗,亦必无功而返矣。

学会祝由术,治病不用药,手机 / 微信:1887243661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使用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祝由术论坛

GMT+8, 2024-12-4 01:37 , Processed in 0.15914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