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24719|回复: 0

倪海厦注《黄帝内经》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复制链接]

2064

主题

16

回帖

550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501
发表于 2024-2-29 10: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孟春始至,黄帝燕坐,临观八极,正八风之气,而问雷公曰,阴阳之类,经脉之道,五中所主,何藏最贵?

立春之日,黄帝安坐而视察天地八方,正八风之正气,而询问雷公道,经脉气血的道理,五脏所主之事,应以那一脏最重要?


雷公对曰,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是脉之主时,臣以其藏最贵。
雷公答,春季是甲乙主司之季,其色青,内为肝主,其间共三月,肝气最旺的时节,我以为肝脏最重要。


帝曰,却念上下经,阴阳从容,子所言贵,最其下也。雷公致斋七日,旦复侍坐。
黄帝说道,你念过上经下经,阴阳从容等篇,结果你所回答的肝脏却是最下等的。雷公惶恐不巳,遂斋戒七日,七日后日方初之时,即侍于黄帝身侧。


帝曰,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此知五藏终始,三阴为表,二阴为里。一阴至绝,作朔晦,却具合以正其理。
黄帝说道,阳经中的太阳经为主要经脉,阳明经掌司表里维系的关系,少阳经游走于脏腑之间。由此而知五脏的起始与终点的关系。三阴中,太阴经是走表的;二阴,即少阴是走里的;一阴,即厥阴,为经脉与脏腑的终点,其如同一月中之朔日、晦日一样循环不已,有其正常的循环规矩,永不燮更。


雷公曰,受业未能明。
雷公答道,弟子尚未能明暸。

帝曰,所谓三阳者,太阳为经。三阳脉至手太阴,弦浮而不沈。决以度,察以心,合之阴阳之论。所谓二阳者,阳明也。至手太阴,弦而沈急不鼓,炅至以病皆死。一阳者,少阳也。至手太阴上连人迎,弦急悬不绝,此少阳之病也。专阴则死。三阴者,六经之主也。交于太阴。伏鼓不浮,上空志心。二阴至肺,其气归膀胱,外连脾胃。一阴独至,经绝气浮。不鼓,钩而滑。此六脉者,乍阴乍阳,交属相并,缪通五藏,合于阴阳。先至为主,后至为客。
黄帝说,所谓“三阳”者,就是手足之太阳经。当太阳之脉气进入肺而达于寸口脉时,必呈浮洪且大状。如杲是弦浮且重按则无脉,表示有病,此时须取决于阳不足有多少,细心观察,使之合于阴阳之常规。所谓“二阳”者,就是手足阳明经了。其脉至手太阳寸口脉时,必会浮大而短有力。若出现脉弦细且沈数无力即有病了,表示夏季炎热时节,病会恶化至死。所谓“一阳”者,即手足少阳二经,脉气至手太阴寸口时,会与人迎脉一样,忽大忽小。一旦出现弦急如悬吊不下状,这是少阳有病了。若出现纯阴之弦脉则主死亡。所谓“三阴”者,是六条经脉气血之主司来源者。其交于手太阴经,脉气入寸口会有缓有力的脉形。若是伏沈如击鼓,脉不浮出,表示生病了,令人肺气虚而胸无大志。所谓“二阴”者,就是手足少阴二经,其络肺。但气行归于膀胱,其络脉与脾胃相连。所谓“一阴”者,即手足厥阴二经。若其脉气独出寸口,为真臓之脉,表示此人经脉已无气血可存,阳气上浮头面,脉动无鼓动之力,呈钩状滑动快速。以上“六脉”,时为阴,时为阳,互相交通相合并,其通达五脏之内,且合于阴阳消长之理,先到之脉气为主,后到之脉气为客居,随时替换。


雷公曰,臣悉尽意,受传经脉,颂得从容之道以合从容,不知阴阳,不知雌雄。

雷公答道,微臣已了解其意了,得圣君傅授经脉之学,了解“从容”篇的道理。但仍不解阴阳相互之间的消长,相互影响情形如何?


帝曰,三阳为父,二阳为卫,一阳为纪。三阴为母,二阴为雌,一阴为独使。二阳一阴,阳明主病。不胜一阴,耎而动,九窍皆沈。三阳一阴,太阳脉盛。一阴不能止,内乱五藏,外为惊骇。二阴二阳,病在肺。少阴脉沈,胜肺伤脾,外伤四支。二阴二阳皆交至,病在肾。骂管妄行,巅疾为狂。二阴一阳,病出于肾。阴气客游于心脘,下空窍堤。闭塞不通,四支别离。一阴一阳代绝,此阴气至心,上下无常,出入不知。喉咽干燥,病在土脾。二阳三阴,至阴皆在。阴不过阳,阳气不能止阴。阴阳并绝,浮为血瘕,沈为脓附。阴阳皆壮,下至阴阳。上合昭昭,下合冥冥。诊决死生之期,遂合岁首。

黄帝答道,太阳为诸阳之首,可以称为“父”。阳明之阳是卫外固守用的,少阳的阳是协调其间的纪律,使气血不妄行,使五脏尽能受惠。阴中之太阴为诸阴之道,可以称为“母”。阴中之少阴为雌性,柔而强轫,是主生育之气机,称之为“雌”。阴中之厥阴,为独阴无阳之所。如二阳一阴,即阳明证与厥阴证互见,此必主病在阳明。因阳明固卫之力无法承受厥阴之独盛阴寒之气,脉形必呈耎绵中空的形式搏动,全身九窍功能必然衰退。太阳盛阳之脉与厥阴阴极之脉相并合,则太阳脉气必胜,厥阴之寒必无法抑止其盛阳,此过盛之阳因无阴来调和,必影响五脏之协调性及功能。外证可见易发惊骇状。少阴与阳明同时并见,病必生在肺。手少阴之脉如沈紧,表示肺气受损,脾气已伤。外证可见病人谩骂不休,行为狂妄,甚而入脑发为癫疾。少阴与少阳相并见,此病必出于肾,肾阴之气必入居胸阳之位,行走于心脘之间,以致下焦空虚,终于大、小便不通,手足不听使唤。厥阴与少阳相并见,脉现代结,时欲断绝,这是阴寒之气入心,进出又不按时,时进时出无法预知。外证是咽喉干燥无津,其病因土脾脏运化不力。阳明与太阴相并见,亘相抗衡不容,阴无法胜阳又不容阳,阳又无法抑止阴之盛势,终致两败俱伤,阴阳并绝断。此际如脉浮,必生血积成块之病,脉沈下则生附骨之脓疡。人体中阴阳都呈旺盛时,能通全身阴阳十二经脉,上则能令人神清目明,智虑清明。下入体则五脏相安无事,各司其职不殆。吾人用此来诊断病人生死之期必无误差,合于一年四季阴阳消长之理了。

雷公曰,请问短期。黄帝不应。雷公复问。黄帝曰,在经论中。

雷公问,请问断定短期内生死的诊断方法为何?


黄帝不答。雷公又再问。
黄帝答道,在经书中有记载了。

雷公曰,请问短期。
雷公再问同样的问题。


黄帝曰,冬三月之病,病合于阳者,至春正月,脉有死征,皆归出春。冬三月之病,在理已尽,草与柳叶皆杀。春阴阳皆绝,期在盂春。春三月之病,曰阳杀。阴阳皆绝,期在草干。夏三月之病,至阴不过十日。阴阳交,期在溓水。秋三月之病,三阳俱起,不治自已。阴阳交合者,立不能坐,坐不能起。三阳独至,期在石水。二阴独至,期在盛水。
黄帝说,在冬季三个月中,得到的病若是阴与阳混合的症状,到了春天正月时,脉出现真臓之脉,则必然在春末夏初时节死亡。因为冬天三个月主收藏精气,然精气不藏而出与阳合,在理上精气己失,犹如大地无法生养草与柳一样,必成枯萎。春季三个月中,若是阴阳二气已绝的患者,在正月初春时节死亡。春季三个月中得到的病,叫做“阳杀”。因为春季阳正生长,其气渐旺,此时生病若令阳绝,则必成阴阳皆绝的现象,死期在秋天草木枯黄时节。夏季三个月中得到病,因夏季阳气当旺,本不易病,一旦病着则必快而深,由表入里只须十日之内,一旦阳与阴相互交争,则会在初秋的时节死亡。秋季三个月中得到的病,因秋季时节三阳经脉气俱旺盛,所以不治也会自愈。但若是呈现阴阳交争的病症,使人站立而无法坐下,坐着时又无法起立,此时如果只剩太阳之脉气独行,不见少阳、阳明之脉气,则会在寒日中河水冰冻的日孑中死亡。若是少阴脉独行,因此时节为少阴肾气潜藏之时,今不藏而外出独盛,乃阴将绝之像,故于冰溶化将尽的雨水节气时死亡。


学会祝由术,治病不用药,手机 / 微信:1887243661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使用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祝由术论坛

GMT+8, 2024-12-4 01:25 , Processed in 0.17092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