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8499|回复: 0

倪海厦注《黄帝内经》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复制链接]

2064

主题

16

回帖

550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501
发表于 2024-2-29 10: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黄帝曰,呜乎远哉!闵闵乎若视深渊,若迎浮云。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际。圣人之术,为万民式。论裁志意,必有法则。循经守数,接循医事,为万民副故事有五过四德,汝知之乎?
黄帝说,至高的医街,多深远啊~好像窥视深渊一样,好像仰观浮云一樣。探测深渊犹可测之,但视浮云则无法知其边际。圣人的学卫,为天下万民的准则,凡是裁量事物,坚定意志,必有一定的依归。依循经典,遵守度量,以医学为事,这是天下万民的要求,因此医学上有五过四德的事,你知道吗?

雷公避席再拜曰,臣年幼小,蒙愚以惑,不闻五过与四德。比类形名,虚引其经心,无所对。

雷公立刻离席拜下说道,我年幼无知,愚蒙迷惑,从未听闻有“五遇”与“四德”,只知道有比类等医经名称,又不完全了解,无法回答圣君的问题。

帝曰,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贫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医工诊之,不在藏府,不变驱形,诊之而疑,不知病名。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无气,洒洒然时惊。病深者,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荣。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亦治之一遇也。
黄帝答道,凡是在诊病之初,必问病人过去之贵与贱否。因为有的病不是外感八风所生的,是由内因情志产生出来的。如先贵后贱,容易失血,名曰“脱营”。如果先富后贫,容易丧失精气,名曰“失精”。五臓之气不愿畅而滞留,会发生许多并发之病。医师诊察时,病不在脏腑,外观上又没异常,诊断后必疑心,而不知病为何?结果病人身体日益衰弱,元气大虚,精神不振。病愈深入,气愈衰微,常生寒意又易受惊吓。病深入时,必外会消耗卫阳之气,内伤血之营气,即有良医在侧,亦无法知晓病情,此为第一过失也。

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愚医治之,不知补写。不知病情,精华日脱,邪气乃并。此治之二过也。善为脉者,必以比类奇恒,从容知之。为工而不知道,此诊之不足贵。此治之三过也。诊有三常,必问贵贱。封君败伤,及欲侯王。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蹙为挛。医不能严,不能动神。外为柔弱,乱至失常。病不能移,则医事不行。此治之四过也。
凡是在诊察病人之初,必问其饮食起居之习惯,大乐与苦闷,或先乐后苦,这都会伤及人的积气。一旦精气耗损,形体亦同时消耗,面呈沮丧。大怒之人必伤阴精,过喜之人,必伤阳气,不正之气,形体必瘦。愚昧的翳师,治此类病人,不知如何正确施予补泻,又不知病发之因。造成病人精神日渐衰弱,邪气会集中在一起其势更盛,这是翳者的第二过失。有医精于诊脉的,必以此技来显示其特异之处,其实是利用比类及奇恒之法,了解“从容篇”而知道的,为医师不知真正之医遒在望、闻、问、切。光以切诊来断病,此诊不足珍贵,也不足以依凭,这是翳者第三过也。诊断有三常规,首先必问贵贱。如本受禄命,但事与愿违,欲亲近王侯贵人,不得其门,造成本为贵,但却失去,此时即不中外邪,但精神己黯然损伤,身体必败亡。又开始是富有,但后来财禄败光,此时即使不中外邪,亦使人皮干焦而筋软无力,两足无力且痿缩。医师遇此又不严密的注意及此,必无法养足其精抻,使病人外表柔弱,内脏功能紊乱不协调,病必无法治好,道是医师不行,此是医师所犯的第四种过失。

凡诊者,必知终始。有知余绪,切脉问名,当合男女。离绝菀结,忧恐喜怒,五藏空虚,血气难守。工不能知,何术之语。尝富大伤,斩筋绝脉,身体复行,令泽不息,故伤败结,留薄归阳,脓积寒灵。粗工治之,亟刺阴阳,身体解散,四支转筋,死日有期。医不能明,不问所发,唯言死日,亦为粗工。此治之五过也。凡此五者,皆受术不通,人事不明也。
凡是在诊病时,必须了解其前因后果,从而理出头锗,再按脉问症状如何。男女正常之气脉不同,须以此相合,人之生离死别,情绪郁结,忧愁恐惧,生活上无安全感,喜怒无常,造成五脏精气空虚,血与气离其常态,医师愚昧的必无法知哓,这又是什么医术呢?过去富有,现在贫困之人必有大伤之虞,令人筋不得养,臌不得血气,即使身体恢复髋能,但气血运行不好,皮表不润泽如前,此精神上的伤气,必停留体内聚于一处,日久生热化脓,成为外寒内热的病。知遇很差的医师治疗,必造成阴旸更乱,身髋元气四散,手足发生抽筋,此时病人死日可待了。翳师不明暸其间过程,也不问其发病之始因,只是告诉病人何日会死,这也是庸医才会作的。这是医师第五个过失。凡以上五种过失,都肇因于医卫不精,人事又不了解而产生的错误。


故曰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藏六府,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审于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诊必副矣。治病之道,气内为宝。循求其理,求之不得,过在表里。守数据治,无失俞理,能行此术,终身不殆。不知俞理,五藏菀熟,痈发六府。诊病不审,是谓失常。谨守此治,与经相明。上经下经,揆度阴阳。奇恒五中,决以明堂。审于终始,可以横行。
所以说至圣之翳师,其治病之卫,必先明暸天地阴阳的变化,四季节气变化之规则,与人体中五脏六腑,阴阳表里的关系。由此来决定施予针刺,热熨,或利用毒药去治疗,并详细了解人事上,病人的背景,由此来明确知道须遵守的法则道理。病人之贵贱贫富,各有所不同,也各有其一定的道理。问病人年纪大小与强勇怯弱之性情,然后细察三部九候,方知病之初始与演进,八风所伤之病,九候所察之病,此乃符合病情之诊断方法。治病之要法,必令精气内守为第一要件。按照标准的诊察方法,查出精气不守,其病必乃表里失和造成的,此时须先据守精气,再师施予治疗,其法不离各经脉阴阳气交流的俞穴与背部五脏六腑的俞穴的调治道理,能正确施用此术,终身奉行不殆,必万无一失。不知从四肢背部的俞穴着手治疗,必终致五脏过热,脓痈生于腑中。诊病之时不细心观察,这就叫“失常”,谨慎遵守翳道,了解医学知识与临床相结合无误。熟知“上经”,“下经”,“揆度”,“阴阳”,“奇恒”,“五中”各篇之理纶,决定在病人面部变化的望诊上,熟知全身经脉脉服与疾病的始终;有如此医学知识的医师,可以横行于世,淋漓尽致的发扬医学了。


学会祝由术,治病不用药,手机 / 微信:1887243661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使用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祝由术论坛

GMT+8, 2024-12-4 01:24 , Processed in 0.1780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