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1109|回复: 0

倪海厦注《黄帝内经》刺疟篇第三十六

[复制链接]

2064

主题

16

回帖

550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501
发表于 2024-2-20 10: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刺疟篇第三十六

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熇熇喝喝然。热止汗
出,难已。刺郄中出血。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㑊。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刺足少阳。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刺足阳明跗上。
疟病在足太阳膀胱经上时,会使人腰痛头重,寒感自背上起,出现先寒后热的症状,其热如日炙般的感觉,热止后则大汗出,很难自愈,须于该经之委中穴针刺放血即可。疟病在足少阳胆经上时,会令人身体倦怠无力,恶寒与恶热不甚严重,不喜见人,一见人则立生恐惧状,此病必热较多且汗出不止,可针刺足少阳之经脉。疟病在足阳明经上时,会令人先恶寒阵阵,日久方见热症,热象一过则病人汗出,喜见阳光、月光及火光,一见则感觉轻爽,吾人可针刺足阳明胃经在足背上的穴道。

足太阴之疟,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即取之。足少阴之疟,令人呕吐甚,多寒热,热多寒少。欲闭户牖而处,其病难已。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如癃状,非癃也。数便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阴。
疟病在足太阴脾经时,会有情志悒悒不乐,喜欢叹气,胃口不好,常见寒热往来且汗出的症状。发病时则易生呕吐,吐后病势不缓,俟缓和时,可针刺脾经之经穴。疟病在足少阴肾经时,会使人呕吐严重不止,寒热并见,且热症多寒症少。喜闭斗户独居,此病已难愈矣。疟病在足厥阴肝经时,会令人腰痛,小腹胀满,小便不顺,好像聚不出状,但并非真为尿闭也,乃是尿意频频,时感有尿欲出状。时生恐惧,呼吸浅短,腹中郁闷不通畅感,可针刺足厥阴肝经之经穴来治疗。

肺疟者,令人心寒,寒甚热。热间善惊,如有所见者。刺手太阴阳明。

心疟者,令人烦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刺手少阴。
肝疟者,令人色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者。刺足厥阴见血。
脾疟者,令人寒,腹中痛。寒则肠中鸣,鸣已汗出。刺足太阴。
肾疟者,令人洒洒然,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晌朐然,手足寒。刺足太阳少阴。
胃疟者,令人且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

疟病在肺中,使人心部感觉寒冷,寒重时会觉得发热,热时易受惊吓,如见鬼魅者。可针刺手太阴与手阳明之经穴。
疟病在心脏者,令人心烦不已:想喝冷水,一旦饮入,反生恶寒,不会有大热症状,可刺手少阴心经之经穴。
疟病在肝藏者,令人面色发青,叹息不止,看起来死气沉沉,可针刺足厥阴肝经之穴并使出血。
疟病在脾脏者,会令人恶寒且腹痛。一旦发热则肠中鸣叫,声止则汗出。可刺足太阴脾经之经穴。
疟病在肾脏者,使人感到阵阵寒意,腰背椎处痛,无法转动腰部且大便不易排出。眼睛黑珠晃动,视物不明。手足冰寒。可针刺足太阳足少阴之经穴。
疟病在胃中时,会令人易饿但无法食入,强食就造成胁腹满而腹部胀大,可针剌足阳明与太阴之经穴,从络脉之位放血可愈。

疟发身方热,刺跌上动脉,开其空,出其血,立寒。疟方欲寒,刺手阳明
太阴,足阳明太阴。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中针傍伍肤俞各一,适肥瘦出其血也。疟脉小实急,灸胫少阴,刺指井。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五肤俞,背俞各一,适行至于血也。疟病缓大虚,便宜用药,不宜用针。
疟病发作时,正值身热,可刺足背冲阳脉位,开大针孔,使出血则热立退。疟病值恶寒时,可刺手阳明及手太阴之络脉。如果疟病而脉现急躁状,可刺背部之俞穴。用中等的粗针,在督脉外开三寸位与一寸半腑俞穴位,针刺放血,视病人肥瘦来定放血多少。如果疟病而脉呈细小又坚实急速时,可灸足少阴、手少阴之穴,加刺指侧井穴放血。详细说当疟病而脉呈饱满充实状,针刺背俞可用重按有压痛点位置取穴来放血,此病之所适至处也。一旦疟病之人,脉现缓而无力且中空状,便须用药物,因已至气血两虚,故不宜用针了。

凡治疟,先发,如食顷,乃可以治。过之,则失时也。
诸疟而脉不见,刺十指间出血,血去必已。先视身之赤如小豆者,尽取之。十二疟者,其发各不同时。察其病形,以知其何脉之病也。先其发时,如食顷而刺之,一刺则衰,二刺则知,三刺则已。不已刺舌下两脉出血。不已刺郄中盛经出血。又刺项已下侠脊者必已。舌下两脉者,廉泉也。刺疟者,必先问其病之所先发者,先刺之。先头痛及重者,先刺头上,及两额两眉间出血。先项背痛者,先刺之。先腰脊痛者,先刺郄中出血。先手臂痛者,先刺手少阴阳明十指间。先足胫酸痛者,先刺足阳明十指间出血。风疟,疟发则汗出恶风。刺三阳经背俞之血者。骺酸痛甚,按之不可,名曰附髓病。以馋针,针绝骨出血立已。身体小痛,刺至阴。诸阴之井无出血,间日一刺。疟不渴,间日而作,刺足太阳。渴而间日作,刺足少阳。温疟汗不出,为五十九刺。
凡治疟病时,在病症发作之前后顿饭时间中施治,必可治愈,失此时机,则治必伤元气(中医是一门追寻去病又不伤正气的学问)。有见疟病的症状,按脉又是正常时,病必在始,可刺十指间感觉紧束的位置放血,血出病已。有时会见身上有许多细小的红点,可尽刺之使放血则已。举凡人身之十二种疟病,其发作的时机不同,可细察病人症状,这就可以知道病在何经脉了。在病发作之前,顿饭时间内下针,初刺必能使病势衰退,再刺则见好转,三刺病必痊愈。如仍未愈,可加刺舌下之青脉位出血,再不好可刺委中青筋处出血,加上项背强硬处针刺其位,病可立愈。舌下两脉即金津玉液穴也。凡用针刺疟病时,必先问病人首发何症?何时发病?痛在何处?可先刺其未病之初。例如:先头痛且沉重者,可先刺头上百会穴,再刺攒竹二穴出血。若先有项背强硬症状者,可先刺其强硬之位。如果是先出现腰背椎部痛者,可刺委中处放血。如果是手臂先痛的,可先刺手少阴及手阳明的指尖部位使之出血。又先发足胫部位酸痛的,可先刺足阳明经足指间穴位出血。风疟之人,一旦疟病发作,必然会汗出且恶风吹,医者可刺三阳经位在背部俞穴,使之出血。如果造成膝盖酸痛不已,按之更痛,不可碰触时,此名“附髓病”,吾人可用像刀一样的馋针,在绝骨穴位放血,可以立愈。身体稍有小痛者,可针足太阳之至阴穴。凡须针各阴经之井穴时,不可出血,且须隔日一刺,以不伤元气。疟病之人,如不感口渴,又隔日发病者,可刺足太阳之经穴。如口渴又隔日发作者,可针刺足少阳之经穴。一旦遇到温疟病人又不得汗出者,可施五十九刺法。

学会祝由术,治病不用药,手机 / 微信:1887243661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使用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祝由术论坛

GMT+8, 2024-12-4 01:18 , Processed in 0.15548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