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请使用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8243|回复: 0

倪海厦注《黄帝内经》阴阳别论篇第七

[复制链接]

2024

主题

16

回帖

546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5461
发表于 2024-2-4 14: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阴阳别论篇第七

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
黄帝问道,听说人体有四经与十二从,这如何解释呢?

歧伯对曰,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所谓阴者,眞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谨熟阴阳,无与众谋。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凡持眞脉之藏脉者,肝至悬绝急,十八日死。心至悬绝,九日死。肺至悬绝,十二日死。肾至悬绝,七日死。脾至悬绝,四日死。

歧伯回答道,肝、心、肺、肾为四经,其与自然界中的春、夏、秋、冬四季相同;十二从为十二经脉,即人体中手足之各三阴三阳十二经脉,就如同一年之十二个月。脉也分左阴右阳,轻按为阳,重按为,能知晓阳者必知阴,反之亦然。因为阴阳关系紧密切合,必须全盘知晓。凡阳脉分五种,各因春、夏、长夏、秋、冬不同而有异,如再严格区分,则可分二十五脉。而阴脉,乃所谓真脏脉也,即弦、洪、缓、浮、沉五种脉,如阴脉全现此种完全之脉,则必危矣,其果必死。阳脉也就是能察到胃肠消化系统的运作能力,也就是胃气。如果胃气与五臓之阴脉十分调和,表示五脏能吸收由胃中摄取之营养,此必为健康之人。当阳脉不正常时,则可知何处无法受纳胃中之营养,故知其必生病变。能辨别出阴脉气绝而现真臓脉者,就可以利用四季生克关系,而预知患者之死期及愈后。身上阳脉部位可从颈部人迎脉察知,而阴脉可从手部之寸脉察之,部位虽异,其理则一也。能区分阳脉气之强弱的人,能预知病人生死之期。医师能心领神会阴阳者,必能明确的治疗病人,不须与他人商议,也不会被不正确的学说所蒙蔽。所谓“阴阳”者,如仅用手脉来分析,可以说寸部为阳,尺部为阴;脉形欲去不留为阴,脉至有愈强之势为阳;脉静而微为阴,动而快速的为阳;脉迟缓无力者为阴,脉数而有力者为阳。如有遇脉形为真臓之脉即肝弦、心洪、脾缓、肺浮、肾沉如石等,如肝脉为弦至急者,十八日必死;心脉洪大而坚搏,则九日死;肺脉至浮如羽毛,则十二日死;肾脉至沉如河中之石,则七日死;脾脉若缓如雀啄屋漏,则四日内死。

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曰,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湍痛。其传为索泽,其传为颓疝。曰,一阳发病,少气善效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为隔。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二阴一阳发病,善胀心满善气。三阳三阴发病,为偏枯瘘易,四支不举。鼓一阳曰钩,鼓一阴曰毛,鼓阳胜急曰弦。鼓阳至而绝曰石,阴阳相过曰溜。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

又说,如果阳明之胃气无法供给心臓、脾臓之营养,则必生有隐疾,以男人来说必精少,女子来说必月经停滞。如再缠绵不愈,则必人体津液耗损,日益消瘦,而时常如气喘一样的喘息短气,到此程度病已深,死期近也。又太阳经有病变,表现出为发热恶寒或下半身痈肿,有时为肌肉萎缩发冷,腿肚抽筋酸痛,如无明医治疗,则必延伸成皮肤粗糙,或肠疝气等症状。又如为少阳受病,则病人呈现短气易咳下痢的现象;如缠绵日久,其必导致心臌痛或食不下咽,大小便不利的现象。如为阳明胃气与
厥阴肝臓有病变,则病人呈现易惊、易怒、背痛,常生噫气、喜欠伸等症状,此名“风厥”。如是少阴、少阳合病时,则会出现胃脘胀满、四肢肿胀、心胸气闷、常长嘘短叹的现象。如是太阳,太阴同时受病,病人必有半身不遂且肌肉萎缩麻痹、四肢不听指挥之现象。脉之形如下,如全部寸,关、尺三部之脉如钩,其坚而搏,累累然如果子成串一样,如外形为毛,则其状为大且虚而无力状,如脉形成为琴弦一样绷紧而坚急如刀,就是弦脉。又脉坚如石且坚而不变,轻按重按都一样,则名之石脉。阴阳之脉中,如流水一样,时阴时阳则为溜脉。如里阴盛而起争,阳受扰于外,阴阳不和时,必令肺中津液无法收藏,必汗流不止,造成四肢冰冷的现象。阳气无法下降与阴和,必上浮至肺,令病人喘呜不止。

阴之所生,和本曰和。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淖则刚,柔不和,经气乃绝。死阴之属,不过三日而死。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死,所谓生阳死阴者,肝之心,谓之生阳。心之肺,谓之死阴。肺之肾,谓之重阴。肾之胂,谓之辟阴,死不治。

人体中阴之作用在于与阳和,如果过盛则阴盛阳必衰败破散,阳一旦失去作用,阴无阳在外面守,则阴亦必流失而亡。如阳气弱则阴亦会胜而不柔,以致经脉的流行必断绝。阴一旦消亡,不出三日必死。阳过盛而阴竭,也不出四日必死。有所谓生阳死阴者,肝脏之生乃有心臓,此相生的状态即生阳:心臓有病造成肺臓的衰竭,谓之死阴。肺脏津液下降入生肾津,则谓之“重阴”;如是肾脏衰竭乃至脾臓受损,谓之“辟阴”,因先天与后天皆大损,必死不治。

结阳者,肿四肢。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二阳结,谓之消。三阳结,谓之隔。三阴结,谓之水。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阴搏阳别,谓之有子。阴阳虚,阳辟死。阳加于阴,谓之汗。阴虚阳搏,谓之崩。三阴俱搏,二十日夜半死。二阴俱搏十三日夕时死。一阴俱搏,十日死。三阳俱搏且鼓,三日死。三阴三阳俱搏,心腹满,发尽不得隐曲,五日死。二阳俱搏,其病温,死不治,不过十日死。

阳气运行如受阻,结而不通,病人必四肢肿胀。阴气如结而不通,血必无法进入该臓,结集于外,终而造成血管破裂,血入肠而下血约一升左右(今之四十CC),如二臓结则加倍,三臓结则更重至三倍。如果阴阳同时受阻不通流,此时如呈现阴盛阳弱,则名之“死水”,病人小腹肿胀,小便不出。如阳明胃气过热无法宣泄,名之“消”,病人渴饮而消瘦。又如大阳受困,则名“隔”,病人污不出便亦不出。如太阴受损,名为“水”,病人出现水肿。又如厥阴少阳不通,则生喉痛,呼吸困难。又如尺中阴脉主血,如搏动壮盛,且寸脉之阳脉区分为二条,乃意病人怀孕了。如果阴脉,脉皆虚,病人又呈现下痢津液不守的现象,乃必死之候。在尺部阴脉部位摸到阳脉,表示阴之津液向外走,乃出汗之症。如果尺部阴脉极虚弱,阳脉又搏胜,其名为“崩”,乃大量出血之候。阴脉本沉今搏,如太阴脾脉、肺脉搏而不沉,必在二十二日内之半夜中死亡。又如少阴之心臓、肾臓出现搏而不沉之脉,则在十三日内,黄昏时必死。如厥阴之肝与心包脉搏而不沉,失去作用,十日内必死。如果大阳脉即膀胱、小肠的脉气出现强烈的搏动互不通相让,则必三日内死,此因阳欲尽出故也。又如太阴之脾与肺和太阳之膀胱和小肠,其脉皆呈现搏盛之状,必造成病人心腹胀满,大小便不通,但坐不得卧状,其五日内必死。如果阳明之胃与大肠互相搏盛而失其作用,病人必生热性病不见寒症,此亦死症,不出十日便死。

学会祝由术,治病不用药,手机 / 微信:1887243661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使用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祝由术论坛

GMT+8, 2024-11-21 20:17 , Processed in 0.15821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